闫涛
云南人。广州生活十多年,喝酒二十多年,其中威士忌八年,混迹媒体,著有《饭醉分子》。
-----------------------------------------
在开涮完日本人的“威水史”之后,也要聊聊咱们的故事。
在面对西方文明汹涌来袭的过程中,日本人表现出了“始惊、次醉、终狂”的格局,而我们却不大迷恋祖宗以外的东西,国内也曾学着做过威士忌,但国人做事自有一种“山寨”精神,于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结果在所难免。
那么像我这般“土生土长”且没有海外长期生活经历的家伙是怎么对威士忌开始五迷三道的呢?
在国产白酒的经典代表茅台酒有了某种政治象征后让凡人有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年青一代便反叛了出去,当红酒还没有招摇登场的时候,大部分中国青年都成了啤酒的门徒。不知道是谁在我朦朦胧胧的时期说了一句“威士忌差不多就是用啤酒蒸馏成的”,于是我就如冯远征之于葛优般先走了一步。
如果把中国人餐厅上的酒分一下类,大概有这几种:粮食白酒、黄酒、啤酒、红酒、白兰地、威士忌。
啤酒与海鲜的搭配一向是老饕的大忌讳,痛风和前列腺疾病使得许多人开始放弃啤酒;黄酒的高糖分以及特别的药材味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尤其在崇尚清淡口味的地区;中国的粮食白酒堪称国粹,不过强烈的麯香味在搭配诸如清蒸东星斑之类的海产时并不理想,有些喧宾夺主霸道过头的感觉。
红酒是当下的时尚先锋,医生也会赞成喝一点来保健身体,但是红酒里丰富的单宁在口腔中表现出来的涩味和很多食物尤其是海产品冲突,比如白灼的贝类和螃蟹;白兰地俨然成为富贵的标志,但高昂的价格以及依旧偏高的含糖量不能满足一部分老饕的需求。
威士忌的好处在哪里呢?
首先它是粮食酿造,在饮用效果上更接近中国的粮食白酒。
其次它的含糖量甚至低过啤酒,无疑也健康一些。
再次由于是高度酒的缘故,威士忌没有红酒那么娇贵,原则上只要避光保存就可以,而且不像红酒开瓶之后必须在几个小时内喝完,你可以同时打开五六支不同的威士忌,倒出一些后塞好瓶塞,轮流在一年的时间内慢慢品赏。
第四是威士忌本身也分为风格不同的几个大类别,区别使用可以让佐餐的效果更理想。
第五是在高度酒当中威士忌算是口味较清淡的,和干鲍鱼翅等高档食材搭配时不容易破坏整体氛围。
最后是威士忌的价格良性,三五百元的价格就能买到一支名庄的苏格兰威士忌,而这个价钱只能买到不入流的白兰地和刚入门的红酒。
当然,酒和爱情一样,在精于算计的同时,我们又慢慢开始寻找执子之手的纯洁的动机,如同中年男人讲述初恋一样,说来话长。
评论